首页 > 要闻 正文

要闻

以身作则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稿件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9-09 10:02:38

  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会议提出,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以身作则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围绕党员领导干部如何以身作则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记者采访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洪向华。

  为什么说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洪向华:从历史逻辑来看,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百年发展壮大的重要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第一等的业务”,以寻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使命,通过宣传革命理论、发动工农群众等形式,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强大思想政治基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以及党风教育等,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地保证了人民政权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四有”新人的培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等,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将其贯穿于治国理政全过程各方面,以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重点,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从理论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动指南。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思想要掌握群众,需要无产阶级政党通过系统的宣传教育来实现,“理论掌握群众”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思想武器,更在革命实践中深刻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价值目标、教育内容以及路径方法等,为中国共产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和宝贵经验。

  从现实逻辑来看,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要求不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优势。思想政治工作是关乎根本、关乎全局、关乎长远的战略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其一,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关键在于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建设特别是思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要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统一全党思想、坚定理想信念、严明政治纪律,确保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唯有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才能筑牢党员干部的精神支柱,防止思想滑坡、信念动摇,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其二,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核心在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而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主阵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和话语权,有效防范化解政治风险和社会矛盾,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其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根本在于凝聚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归根到底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人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等,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增进全社会对党和国家奋斗目标的认同,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和创造活力,从而把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

  会议提出,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以身作则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践行这一部署,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应当着重把握哪些原则、方法?

  洪向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的方法至关重要。只有准确把握并灵活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才能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创造性和实效性。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应着重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指引和行动纲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不仅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理论根基和价值导向,也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论资源,涵盖意识形态建设、群众路线实践以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等多个方面。必须将其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特别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并在学习过程中着力寻找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结合点,切实把科学思想的伟力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本领。

  二是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打独斗”也并非“一时之举”,而是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治理优势。广大党员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准确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需求,自觉把思想政治工作置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下谋划推进;要聚焦国之所需,聚焦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民生改善、意识形态安全等重点领域,主动发声、精准引导,切实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有力思想支撑。

  三是坚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科学,其发展有着自身规律特点。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认识、把握和遵循科学规律。具体而言,在教育路径上,既要充分发挥理论宣讲、课堂教学等显性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又要善用文化浸润、环境熏陶等隐性教育的润物无声之力。在工作方法上,既要通过精准说理、深度讲解等方式,帮助人们明辨是非、提升认知水平,又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解决实际困难为切入点,在办实事、解民忧中鼓舞士气、凝聚共识、统一思想。在推进策略上,既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不断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又要注重分层分类、精准施策,紧扣因地、因人、因事、因时的核心要求,针对不同情况科学地制定思想政治工作策略,提升靶向发力的精准度,以此来开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四是坚持守正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守正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离开守正的创新容易迷失方向,脱离创新的守正则易故步自封。守正就是要坚守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性、原则性和方向性。其核心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创新则聚焦于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主动适应社会结构、传播技术、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不断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和新的体制机制等,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尤其在基层一线,要始终强化以人为本的工作导向,坚持沉到底、入人心、解难题的工作方针,摸清群众思想动态与实际需求,积极探索新路径、新举措,让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成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黏合剂”。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应如何适应社会群体发展变化,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洪向华: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要着眼于人、落脚于人,在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原则,精准把握不同群体的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

  一是精准识别群体特征。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呈现出代际群体加速分化、人口素质普遍提升、职业结构日益多样等显著特征,迫切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比如,针对青年学生群体,应注重价值引导与成长成才相结合,善用“青言青语”和新媒体平台;针对企业职工,要聚焦职业发展、权益保障与企业文化融合;针对农村群众,应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用有温度、听得懂的语言宣讲党的政策;针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要创新组织覆盖和工作方式,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是创新话语表达与传播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思想政治话语作为做人的工作的话语,就是要让大众想听、愿听、爱听。新时代思想政治话语要摒弃照本宣科、我说你听的单向灌输,善于将宏大的“大道理”转化为生动鲜活的“小故事”,着力打造有价值且接地气的思想政治话语体系,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与此同时,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创新传播载体与表达方式,实现思想引导的精准推送与互动反馈。

  三是强化问题导向和人文关怀。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要务虚也要务实,实现思想引领与服务群众的有机统一。要主动倾听群众呼声,精准把握社会关切,聚焦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社会保障等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解疑释惑中疏导情绪、在排忧解难中凝聚共识。通过把讲道理与办实事结合起来,既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又以实实在在的民生举措温暖人心,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